上元节是元宵节吗 节日有哪些习俗

来源:人生好运网 1.61W

上元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但是因为名字和中元节和下元节相似,被很多人误认为是鬼节。那么上元节真的是鬼节吗?上元节和元宵节有什么关系吗?带着这些的问题,接下来就随着小编一起来节日大全中来了解一下吧!

上元节是元宵节吗 节日有哪些习俗

民间传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为什么叫做元宵节呢?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还有出门赏月、猜灯谜、舞龙、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特别是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最为普遍,“元宵”最早叫“浮圆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南方叫“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美满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馅有豆沙、白糖、山楂、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枣泥等,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骰子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沾水在粉成面的米粉里像雪球般滚动成了元宵。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为什么叫上元节呢?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它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一说,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为什么称春灯节呢?起源自汉武帝於农历正月十五日於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於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於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或说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近人又将正月十五称为中国情人节(不认为七夕是中国人的情人节)。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尤其是那些大家闺秀,成年累月深锁在深宅大字的绣楼里,一年到头也难得出来几次。惟有正月十五,才可正正当当地打开禁锢、走出香阁,汇入那摩肩接踵的人潮中,借赏灯猜谜之机,寻觅意中郎、幽会情中人。在诗词内有过许多美妙动情和感人至深的描写。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词“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且和你离芳街,步星桥,略寻徒倚,递歌声梅落侬李,响铜壶玉漏频滴。”“归来重把阑干倚,慢慢的唱和新诗赠月姊,直等那斗转参横始掩扉。”这些都是发生在元宵节的情节。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京剧大师荀慧生的《元宵谜》也是讲述男女爱情的,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小结:上元节就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日。上元也有着月圆之夜的含义,道教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日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