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常识介绍,这些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

来源:人生好运网 1.8W

中华文化是非常的博大精深文化的一个国家,拥有五千的文化底蕴的存在。但是养生文化也是不例外的,也是非常的丰富的。那么关于中华文化的中医养生的介绍你了解多少呢?哪些是你不太了解的呢?接下来就和小编在中华养生文化中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养生常识介绍,这些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

1、摩耳可健肾养生
  肾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乃先天之本。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早就阐述了人体衰老的原因:“肾气衰,精气亏,天癸
  竭。”并强调“肾气有余,气脉常通”是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常摩耳可起到健肾养身
  的作用。

2、揉耳廓
  将两手掌搓热,用两手掌的掌心对准耳廓轻轻揉搓,先上下揉,再前后揉,最好转圈揉,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

3、拉耳垂
  两手拇指、食指捏住两耳垂,轻轻牵拉,先向上下牵拉50下,再向前后牵拉50下。

4、钻耳孔
  两手的小手指分别插入两耳外耳道,前后旋转,像钻头钻东西一样,连续钻50下。

5、按耳屏
  两手食指按压住耳孔前面的耳屏,一按一松,使外界的气体对鼓膜产生按摩作用,连续按压50下。

6、推耳背
  两手四指并拢托住耳朵后背,轻轻向前推,使耳廓盖住耳孔,然后松开,如此反复推耳背50下。

7、摩腹调胃肠功能
  名医孙思邈将“常以手摩腹”作为养生之道。现代医学证明,摩腹不仅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功能,而且还能加强胃肠道的血液循环,防止胃肠消化功能失调。摩腹可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
  1、以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剑突下(即心窝部),先左后右顺着摩,各转21圈。

2、三指由剑突下再向下顺摩,边摩边移,摩至耻骨联合处为止,往复21次。

3、由耻骨联合处向两边分摩而上,边摩边移,摩至剑突下为止。

4、以脐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绕摩2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绕摩21圈。
  需要注意的是,摩腹宜在饭前或睡前进行。手法以柔软舒缓为宜,体位可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应凝神静心,排除杂念。另外,消化道疾病出血或炎症期间不宜摩腹。

1、坚持撮谷道,健康又长寿
  谷道即指肛门,撮即提的意思,通俗地讲,撮谷道就是做提肛运动。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认为,肛门处于人体经络的督脉处,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撮谷道可以使中气升提,脏腑强壮,并可调节气血阴阳,从而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

提肛运动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坐、卧、行、站均可进行,方法极为简便:吸气时收缩肛门,如忍大便状;呼气时缓慢放松肛门,如排小便状。一提一松即为一次提肛运动。老年人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遍数次,每遍持续5~10分钟,对改善肛周疾病大有好处。

2、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民间谚语:“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意思是说经常拍打、按压足三里穴,具有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作用。

小结: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比较少的一些动作,但是很多人都是不太了解,也是不太注意这些动作。甚至是不太了解这些事情的,也不知道这些是可以养生的,那么你看完这篇文章以后,就可以尽量的注意这些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