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寿山石雕刻印章的方法

来源:人生好运网 8.8K

  寿山石雕刻作品,一直倍受收藏界的玩友,喜爱。经过千年磨砺的寿山石,在雕刻家们的手里,成了一件件雕工精美的绝佳艺术品。要知道寿山石的雕刻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最适合寿山石雕刻印章的方法有什么呢?如果你也不知道的话,就随小编来瞧瞧吧!

揭秘寿山石雕刻印章的方法

  解惑:
  自古以来,无论是什么印章,都是少不了篆刻的。所以寿山石印章,不可或缺的方法是篆刻。至于外形的话,历代寿山石雕刻名家,大都会选择圆雕。其余的浮雕、薄意雕也皆可。

  寿山石印章——篆刻
  篆刻的艺术始于秦。秦定小篆为文之后,于是篆文便成为印章印面所雕刻的内容,以后世代相袭,成为独特的一门雕刻艺术。但古代篆刻皆以玉和金属为材。直至元王冕始以花乳石材刻印。于是也就揭开了寿山石篆刻的历史。寿山石石质晶莹,硬度适中,易于奏刀,因此其篆刻就比金、玉容易,而且画面活泼,更难能可贵的是,金属篆文沾上含汞的丹砂、印泥后,日久朱文渐成黑迹,黯然失色,而寿山石刻篆文其朱文永远都是灿烂新鲜的。

  寿山石篆刻始于元代的王冕,行于明代的文彭和何震,盛于清代。清代丁敬等人以切刀力追古意,风格雄健,风靡江浙,自成“浙派”(或称西泠派)。又邓石如以书入画,将刀法与笔法融为一体,一变秦汉印艺风貌,人称为“邓派”(或称皖派)。至清末,赵之谦吸取当时出土的秦汉泉、洗等铭文入印,别开生面。民国时吴昌硕在汉印及前人的基础上熔诗、书、画、印为一体,浑朴灵劲,气势磅礴。又黄牧甫直追秦汉,取法权量、诏版,刀法锐利,有直率、稳健、刚劲、秀雅之风。此外还有湖南的齐白石,福州的陈子奋等都是篆刻名家。现代寿山石篆刻名家也不乏其人,如福州的有潘主兰、周哲文、林健、刘石开、王永钊等等。

  自古至今,篆刻艺术为上自帝王将相,中有文人雅士,下至庶民百姓所推重。历代皇帝的玉玺和御宝都是以篆文刻成的,如乾隆皇帝的“三链章”,就是篆书,分别刻有“乾隆宸翰”、“乐天”、“惟精惟一”等3枚。明代泉州人南京刑部主事、云南姚安知府李贽,他的印文“李贽”、“卓吾”也是篆书,今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泉州博物馆,成为寿山石篆刻最早的收藏品。清末民族英雄、福州人林则徐的私人印章“臣林则徐”4字,也是篆刻。民国时的林森,他有许多篆刻图章,如“子超”、“凤港渔翁”、“林森”、“青芝老人”等等。书画名家更是视篆刻如宝。凡一幅书或一幅画,必钤以篆刻印章。诗、书、印、画,缺一不可。这里说的印便是篆刻。

  篆刻分为阳刻和阴刻两种。阳刻即白底朱文,笔画往往纤细流利;阴刻即朱底白文,笔画粗犷苍劲,更富有原始铭文的韵味。阳刻和阴刻成双结对地采用,相得益彰,特别耐人寻味。

  篆刻特别要讲究篆书。篆书有大篆、小篆等20多种,此外还有“变篆”。要采用哪一种篆书,都要根据印面的布局需要,以朱白相间,出神人化者为妙。因此篆刻者都应该有很好的篆书功底,同时应该熟悉书法的章法。雕刻时同样要审石、打稿、开雕等程序。但为了保留古朴、有力的刀法,可以不必修光,反见生动和自然。

热门标签